Total Pageviews

05 November 2011

孕婦坐骨神經痛

   孕婦在懷孕過程有相當高的比例(50-70%)會有下背痛情形,其中又以坐骨神經痛更為嚴重。『坐骨神經』是下肢一條很大的神經,它由第四、五腰椎神經及第一至三條薦椎神經匯集而成,經過我們的臀部、大腿後側,而在膝關節的後方分成腓總神經及脛神經兩條神經。

   所謂『坐骨神經痛』,指的就是一種順著坐骨神經走向傳導的疼痛,通常由臀部沿大腿後側而下,有時會傳到小腿。懷孕時發生坐骨神經痛,絕大多數是因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,這與懷孕期間生理變化有明顯關係,包含孕婦內分泌激素發生變化,使關節、韌帶鬆弛,為分娩做準備,無形中使腰部的穩定性減弱。其次是胎兒在子宮內逐漸發育長大,使腰椎負擔加重,且這種負擔持續存在,直到分娩。在此基礎上,如果再有腰椎間的損傷,就很可能發生腰椎間盤突出,進而壓迫坐骨神經或因子宮的變大,下腔靜脈血液循環不好引起水腫、充血,進而產生坐骨神經刺激症『坐骨神經痛』。

真實案例
  一位31歲孕婦,教育程度為大學畢業,在懷孕之前並無任何腰背痛或外傷的病史,病人於懷孕過程皆無不適,直到第11週,病患突然感覺有腰部不適之情形,數天後出現惡化感覺,從腰部開始放射延伸到左下肢體皆有疼痛麻木情形,無法久站久坐,嚴重時甚至小腿無力以致無法行走,疼痛指數約7-8分(疼痛分數:0分代表不痛,10分為痛不欲生)。分別前往骨科及婦產科就醫,據骨科醫生表示: 為急性坐骨神經發炎,建議休息數週及採保守物理治療。婦產科醫師則表示:因胎兒壓迫到坐骨神經所致,同樣建議休息及物理治療。同時會診麻醉疼痛科,建議住院治療完全臥床休息及接受遠絡療法。患者在首次接受治療前疼痛分數為8分,治療後立即下降至4分,疼痛情形明顯改善,走路姿勢明顯改善,剩下左大腿有抽痛,但疼痛感無之前明顯。

  住院期間每天兩次,出院後約每週一次的遠絡治療。開始請病假返家靜養三週,期間會不定時返院做遠絡治療。(住院期間疼痛分數已降至6分,治療後約3-4分,較可走路及活動,住院共做6次治療)。不到一個月時間已可開始返回工作崗位,約一週到二週做一次,遠絡治療,同時避免提重物、維持姿勢的正確性、避免久站及久坐。現今懷孕34週,腰部及左側肢體疼痛情形已緩解改善許多,坐骨神經痛症狀已消失,疼痛指數約2分(患者認為是肚子大引起之不適),已恢復正常走路姿勢且回到工作位。

討論
  坐骨神經痛對懷孕婦女及醫師而言都是非常棘手的情況,因若接受打針、吃藥、注射或者手術治療,有非常高的比例會影響到胎兒健康,甚至在懷孕早期更容易因藥物毒性產生畸形兒。因此目前醫學上傾向讓懷孕婦女選擇接收保守性治療,如臥床休息、避免久坐、久站或使用束腹帶等,或者是增加孕婦對的忍耐能力,但這些保守方法效果往往很慢而且效果不好,很多孕婦只好忍耐到生產完;有些嚴重者甚至懷孕中要接受腰椎手術甚或中止懷孕,這些對懷孕已經很辛苦的準媽媽而言不啻是二度折磨,也對懷孕過程產生陰影,甚至拒絕再度懷孕。

  遠絡顧名思義就是遠道相應穴位經絡治療法,也就是人體生病時,在身體的相對應的反應處做治療。它是旅日柯尚志醫師累積三十年治療上萬例病人的經驗,他結合了傳統中醫針灸與現代的西醫而得到的創新方法,與傳統或現代醫學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不打針、不吃藥、不注射、不碰患處,沒有副作用,能將疼痛、酸痛、發麻等症狀消去,特別是難治性疾病更能顯出療效,只需在身體的特別對應點處按壓即可治療疾病。因此像此類準媽媽的病人,因不適合打針、吃藥等,我們藉由此種對應點按壓的方法,成功讓她身上的坐骨神經痛不藥而癒,此種治療法查遍國內外醫學文獻,並無此類醫學報告,為全世界第一例的報告!目前該孕婦生活工作已完全正常,已在2009年三月生產。
台湾三軍總醫院  澎湖分院麻醉科  郭章伯醫師案例

No comments: